扬也帝王,抑也帝王历代统治者对儒家的态度
中国的儒家学说从来就不是民间的学问,从孔子开创儒家学说到清朝末年康梁对儒学的改造,无不触到统治者敏感的神经。反过来,统治者对儒家的态度也深刻影响着儒家自身的命运,同时也关乎社会的发展动向。
生活在春秋时期的孔子一手缔造了儒家学说,并与其弟子们周游列国,宣传其“仁”的学说。由于他的那一套并不适合当时的社会现实,结果四处碰壁,还险些丢掉性命。稍后的孟子基本上继承孔子的做法,去游说各国的君主。虽说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封建制度的萌芽,但守旧的贵族势力毕竟还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,所以儒家的“亚圣”也遭尽了冷遇,最后不得不以著书讲学了却残生。
●秦坑儒谷
坑儒谷在西安市临潼区韩峪乡洪庆堡,是秦始皇抑制儒学发展的见证。
轰轰烈烈的战国结束了,秦王嬴政依靠法家思想统一了六国,由秦王变为秦始皇,当然对法家情有独钟,继续采纳法家人物的政治主张,而对儒家则毫不客气地“焚书坑儒”。结果不久秦因暴政而亡。颠覆了秦朝的西汉统治者看到了秦的暴政的后果,自己如何治世,又一时拿不定主意,这时儒生陆贾趁机呈上“仁政”学说,高祖皇帝龙颜大悦,遂有了《新书》十二篇。儒学自此开始登堂入室。汉代惠帝(前194~前187)明确废除原来禁家藏儒书的法令,到了文帝和景帝时,便堂而皇之地设立了儒学博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