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得赢就打,打不赢就走
退却不等于失败。我们通常说“打得赢就打,打不赢就走”,这是权衡利弊后的一种理智决策,一种聪明的战术。
孙子兵法中记载了“三十六计走为上”的计策,这也表明当自己的对手过于强大时,如果你非要对其强攻猛打,这无异于以卵击石,是不会得到好结果的。如果你能懂得隐忍或蛰伏起来,选择暂时的退让或服软,以后再积蓄自己的力量,选择恰当的时机反攻,或许能够有翻盘的机会。
当然,所谓“走为上”的计策并不是指让你遇到困难或挑战,在没有尝试或分清形势的情况下就选择逃跑。是否获胜,是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的。如果实在没有获胜的希望,选择退让也是一种对策。
三国时期,诸葛亮率领大军攻打祁山的时候,将曹操养子曹真打得落花流水。很多将领请求诸葛亮乘胜追击,可是他却下令大军尽快撤退。有一位名叫杨仪的长史不明白诸葛亮撤退的原因,于是就问道:“昨天我军大败魏军,让魏军闻风丧胆,在这种对我军有利的情况下,丞相为何要求退军呢?”